那不是和你平常一樣嗎?
我時常在聽完別人述說完故事之後這麼回答他們。
許多人總以為,這次之所以會發生這樣那樣然後怎麼樣,是因為意外突發狀況,或是大意不小心,又或是因為還沒準備好退縮等原因。
其實那並不是真的,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,沒有任何理由才讓結果最後是這樣子,會講那麼多只是想要合理化而已。
你所有會呈現得狀態和創造的結果,都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,因此,就算你這次特別為了某個活動或是約會費盡心思準備,除非你有將之內化,不然最後呈現和創造出來的,肯定是最本質你的狀態和樣貌。
所以這邊有一個好消息,可以讓你在約會前不那麼有得失心,那就是你並不需要在進行一場特殊活動或是約會前,特別擔心該怎麼準備這次過程中該怎麼做、該說些什麼,甚至事先做功課去準備哪些東西最行得通等。
因為最後過程進行中並不會因為你事先策劃了這些,就讓你得到一些原本你沒有內化的特質,你還是會和你平常一樣。
注意我這邊強調的是特質,你確實可以規劃很棒的活動行程、收集對方喜好資訊等,不過其實這也是必需你本身就擁有細心與觀察能力的特質,不然盡管你去規劃了行程,也去了解對方喜好了,但最後會發現行程規劃得並不好,而且對方其實根本就不喜歡那些的烏龍事件。
那不是和你平常一樣嗎?因為你並不是真正擁有細心敏銳的特質,因此多做的準備並不會讓你就擁有或是成為那樣的人。
再來一個例子,如果一個很不擅長講話溝通的人,特別準備了一堆笑話和慣例,最後也並不會讓與他相處的人們感到他很會聊天或是很好相處。因為他的出發點是為了避免尷尬和無聊去準備這些事,最終創造的,就會是無聊和尷尬,並不會是幽默及舒適。
人與人相處時,只有16%是透過語言所傳遞的,但大部分想學這領域的朋友,卻花最多的心思在這上面,以為只要懂得聊天、會講話,最後結果就會自動完成。
重點不是語言,而是你整個人溝通出來了些什麼,在相處中,很少人會去多想這兩件事,這兩點分別是:
1.你想要讓別人收到的體驗是什麼? 和 2.你散發的氛圍是什麼?
第1點來說,許多人沒有真的去想自己做了某件事或是說了某句話後,對方會收到的體驗到底是什麼,像是許多人時常會行不通的原因,其實是他說和做的,總是會讓人想遠離他,因此他們很難找到親密關係或是交到朋友。
許多人在相處中就像是在黑暗中胡亂摸索,就像一艘沒有控制方向的船,隨處漂流,完全不知道最後會去到哪裡。所以他們當然會害怕關係與相處,總是要盡可能的準備一堆東西,來讓自己比較心安。不過最後,他們還是會和他們平常一樣,創造一樣的結果。
第2點則是一直在講的氛圍,許多人以為關係相處連結,是在相處之後才是,其實並不然,早在你一進到這環境,所有你的一舉一動都持續在傳遞資訊,而且,所有人都會收的!
或許有些人意識上並不知道,但潛意識上早就收到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,這就是大腦厲害的地方。
舉個例子,你今天參加了一個Party或是去了一個社交場所或是夜店,我敢保證你一定會注意到哪些人對你充滿吸引力,你一定會注意到,整個活動過程你最期待的就是與那幾個人接觸的瞬間。你甚至會無法控制自己的往那方向移動靠近,腳尖與肚子也會無意識的朝向那個方向,為的就是與他們增加接觸的機會,男女都是。
反之,你也會注意到哪些人是讓你覺得「噁..我得遠離他」,然後下意識的遠離。
早在開始之前,今天的結果會是什麼其實早就已經決定了,早在你表現之前,其他人就已經收到你大概是怎麼樣的人了。
你都會和你平常一樣!
題外話,有個很有趣的現象,當你今天參加了一個聚會,開圓去注意人們的位置和方向,你就會知道在這群人之間,誰對誰有好感。
剛剛有講到大腦很厲害,特別來說明一下潛意識是怎麼運做的,和為什麼語言只佔了16%。
大腦有各種區塊,其中有辨別微表情的區塊、辨別其他行為的區塊等各種區塊..,他的運作方式是,先接收到那些微表情、肢體等非語言訓號,然後才去帶動拿出相關的記憶讓你感覺到情緒,而不是先有情緒,而是先辨別。
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和有些人相處,就是莫明的會有情緒或是壓力等情況,甚至他沒特別做什麼,也沒說什麼,但就會讓你有這感覺,其實就是因為你的潛意識早就收到他散發出來的非語言訓號,然後你就自然會有那些情緒感覺。
所以才會一直強調不要建立假象,你相處起來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和感覺,早在一接觸同個環境時,就大概會知道了。
因此區分的能力就會變得很重要,不管是你自己區分自己狀態的能力,或者是區分別人狀態的能力,不然一切就會變成固定的自然結果,你就會和你平常一樣。
所以你要做的事情有幾點,一是停止對事情的合理化,再多的故事都無法說明你和平常不一樣,二是不要認為只是做點不一樣的事結果就會改變,你得持續操練內化才有可能有所不同。
先有這兩點的認知後,進一步思考看看「你總是讓別人收到的體驗是什麼?那體驗舒適嗎?能有效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嗎?」,如果不能,你得控制自己使之不那麼做。
如果要更進階,那就去多思考所有你的出發點是什麼,每句話、每件事、每個行為,發現後,再去有意識的提醒自己,然後做不同的事,才有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重複做一樣的事情,卻想要不同的結果發生,是最瘋狂的事情,但許多人卻一直在這麼做!
再來則是去審視你創造的氛圍是什麼,氛圍和讓別人收到的有些許的差別,雖然環環相扣,但氛圍比較是整個環境,別人收到的體驗比較是在相處的時候。
要改變氛圍遠比調整相處時要讓對方收到的更難,你得更有意識的區分探索,以及持續提醒自己才有可能看到,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了解,試著把自己想成別人在這空間與你相處,那個別人會有怎麼樣的感覺,誠實的自我探討。
儘管上述的事情你都做了,但你還是會和平常一樣,因為你必須花許多時間操練內化,才有可能會真得成為不同的人和擁有新的出發點。
不要停止你的操練,只要是沒內化的東西,其實就不是你的。
最後再提一個關鍵重點,那就是不要花費心思去找藉口理由來說明某些東西為什麼會這樣,並不會因為你講了某些藉口理由對方就認為不是,事實上,你這麼做還會加強別人如此認為的想法,原本他可能還真的不在意,但你提醒他後反而會令他印象深刻,永遠記得。
任何需要刻意去證明才好像有的東西,那其實就是沒有,擁有的東西並不需要證明,只有沒有的人才會想要證明自己有。
*圖片取自於網路